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

同等学力申硕必须去学校上课?“老江湖”告诉你真实上课方式,这三点必须知道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1 09:03:46

很多在职朋友问我:报同等学力申硕到底用不用天天往学校跑?作为亲身经历过整个流程的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给大家说句大实话。首先要明确的是,同等学力申硕的上课方式主要看学校安排。现在主流的985/211院校基本都采用线上+线下混合模式。像社科院、人大这些热门院 ...

同等学力申硕必须去学校上课?“老江湖”告诉你真实上课方式,这三点必须知道

很多在职朋友问我:"报同等学力申硕到底用不用天天往学校跑?"作为亲身经历过整个流程的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给大家说句大实话。

首先要明确的是,同等学力申硕的上课方式主要看学校安排。现在主流的985/211院校基本都采用"线上+线下"混合模式。像社科院、人大这些热门院校,每个月集中面授1-2次,其他时间都是网课直播+录播。我去年报的某重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,周六上午线上直播,下午到校参加案例讨论,完全不影响平时上班。

这里给大家整理三种常见授课形式:

1)周末班:每周六或周日到校1天(适合本地学员)

2)集中班:每月末连续3天授课(适合外地学员)

3)网络班:全程线上+每年1次短期面授(最适合异地报考)

我强调一点要报考MBA/EMBA/MEM的朋友,这类管理类专业通常要求到校参加小组讨论和案例实操。比如清华的MEM项目,虽然理论课可以线上学,但每学期必须完成20个课时的校内实践。

至于大家关心的"免联考"问题,同等学力申硕确实不用参加12月统考,但要特别注意:部分院校的课程研修班要求前置学历认证必须到校办理,这个环节千万不能省。去年我同事报某财经大学的MPAcc,就是没注意现场确认时间,白白耽误了半年。

建议大家在选校时重点关注三点:

①查看学校官网最新招生简章

②咨询往届学员真实上课体验

③提前规划好通勤时间(尤其跨省报考的)

对了说个重要提醒:2024年起,教育部要求所有同等学力申硕项目必须保留30%以上的面授课时。这意味着完全不用去学校的纯网课时代已经结束,大家在选择时要擦亮眼睛。

同等学力申硕必须去学校上课?过来人告诉你真实上课方式,这三点必须知道

同等学力申硕拿证需要几年?

一、先上课再考试,别急!

同等学力申硕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宽进严出”。大多数学校会要求你先报读研修班,学完课程才能参加全国统考。这个研修班一般要上1.5-2年,周末或线上授课,具体看学校安排。比如某高校法学专业课程班是18个月,学完要参加结业考试,拿到结业证才算过关。

关键点:课程学习阶段别摸鱼!有些学校规定缺课超过1/3直接取消考试资格,学费还不退。

二、统考每年一次,机会别浪费

研修班结业后,你才有资格报名全国统考。每年3月报名,5月考试,科目一般是外语+学科综合。重点来了:单科成绩能保留!大部分学校给4次考试机会(比如今年考过英语,明年只用复习专业课)。

举个实例

第一年:英语过,专业课挂

第二年:只考专业课,过!

这样最快2年就能搞定考试,但要是每次都卡壳,最多能拖到4年(具体看学校政策)。

三、论文才是终极BOSS

通过统考后,你得在1年内提交论文开题报告,半年内完成答辩。注意!很多学校规定从通过考试到答辩最长不能超过2年。有些同学卡在这儿:写论文没方向、导师联系不上、工作太忙没时间...

血泪建议

1. 考完试立马联系导师定选题

2. 提前整理研修班课堂笔记找素材

3. 每天挤1小时专门写论文

四、整体时间账本

顺利模式

课程班1.5年 + 统考1年 + 论文0.5年 = 3年拿证

普通模式

课程班2年 + 统考2年(考了两次) + 论文1年 = 5年

极限情况

个别学校允许统考保留成绩6年,加上论文延期,理论上可能拖到7-8年,但真心不建议这么耗!

五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
1. 盲目选热门专业:法学、教育学统考通过率常年不到50%,基础弱的建议选冷门专业

2. 忽视学校规定: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发表期刊论文才能答辩

3. 拖延症晚期:见过最惨的案例是统考过了,结果论文超时成绩作废

对了说句大实话:同等学力申硕拿证快慢全看自己。有人3年搞定,也有人半路放弃。关键是把控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,该复习时别偷懒,该找导师时别社恐。记住,学校不会主动催你进度,自己得上心!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