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

在职读研“躲坑”诀窍:非全/同等学力申硕定向申请必看(附学费表)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3 13:30:44

很多上班族来问:听说现在申请非全研究生必须签定向协议?在职读研还能不能选MBA、MPA这些热门专业?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政策说透,手把手教你在职考研怎么选不踩雷。一、定向申请到底怎么回事?现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(包括MBA/EMBA/MEM/MPAcc ...

在职读研“躲坑”诀窍:非全/同等学力申硕定向申请必看(附学费表)

很多上班族来问:"听说现在申请非全研究生必须签定向协议?""在职读研还能不能选MBA、MPA这些热门专业?"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政策说透,手把手教你在职考研怎么选不踩雷。

一、定向申请到底怎么回事?

现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(包括MBA/EMBA/MEM/MPAcc等专业),必须和单位签三方定向协议。简单说就是:学校要看到你的工作单位盖章,证明你是"带薪深造",毕业后还得回原单位上班。这个政策从2020年就开始实施了,但很多同学今年才注意到。

二、三类人最适合申请:

1. 国企/事业单位员工(单位鼓励深造且报销学费)

2. 工作5年以上的中层管理者(需要学历镀金晋升)

3. 体制内想转技术岗的(比如医生读公共卫生MPH)

三、操作流程五步走:

1. 先和单位人事部门沟通(最好提前3个月)

2. 登录研招网选"定向就业"类别(每年9月报名时)

3. 下载定向培养协议书(每个学校模板不同)

4. 盖单位公章和法人章(注意要盖骑缝章)

5. 复试时提交给学校(建议多复印3份备用)

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:

Q:没有工作能申请吗?

A:可以找人才市场挂靠,但部分院校不认可这种方式

Q:换工作了怎么办?

A:只要新单位同意继续履行协议,向学校报备即可

Q:哪些专业竞争小?

A:农业硕士、体育硕士相对容易,MBA依旧最卷

今年有个新变化要特别注意:北师大、华东师大等师范类院校,教育管理专业开始要求提供3年以上教学经验证明。准备考教师编的同学,建议优先考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。

学费方面给大家个参考(以北京地区为例):

北大光华MBA:42.8万

人大MPA:9.8万

首经贸金融专硕:6万

中国政法法律硕士:4.5万/年

建议在职考研的同学记住这个口诀:选专业看晋升需求,挑学校看授课方式,谈费用看单位政策。千万别跟风报班,很多机构推的"“抱过”班"根本不适合在职人员。

2024年在职读研避坑指南:非全/同等学力申硕定向申请必看(附学费表)

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必须知道的六个隐藏条件

一、报考资格里的“文字游戏”

非全的招生简章里通常会写“本科毕业即可报考”,但千万别直接信这句话。比如教育类、医学类专业,大部分学校会额外要求“相关领域2年以上工作经验”。像MBA这种热门专业,很多院校表面上不设限,实际录取时更偏向有管理经验的考生。建议直接打目标院校招生办电话,问清楚你的条件是否符合。

二、档案问题可能直接让你没资格考试

非全研究生分“定向”和“非定向”两种。如果你选定向,必须提前找好单位签三方协议,且档案不能调到学校;如果选非定向,档案必须转入学校,但毕业后得自己找工作。很多人没处理好档案关系,现场确认时直接被刷掉。别忘了在职人员:如果单位不同意调档,千万别选非定向!

三、单位同意证明不是走个形式

你以为找单位盖个章就行?有些学校会要求证明里明确写“支持员工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,同意协调工作时间”。曾有考生因为证明上没这句话,复试时被判定“材料不全”而淘汰。建议提前和单位沟通好上课时间,最好把协议内容写进证明里。

四、上课时间比你想的更严格

别信“周末偶尔上课”这种宣传!以某985高校为例,工科类非全课程集中在周五晚+周六全天,一个月至少上3次,外地考生根本跑不赢。更坑的是,部分学校规定缺课超过1/3直接取消考试资格。报考前一定查清楚课表,算好通勤成本。

五、学费可能中途涨价

非全学费普遍比全日制高30%-50%,但很多人不知道: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简章里写“学费以入学当年标准为准”。比如某211高校的法律硕士,2022年简章写4.8万/年,2023年实际涨到6万。建议多存3-5万备用金,或者选学费固定的院校。

六、毕业证上的小字要看清

虽然国家规定非全和全日制证书法律效力相同,但部分单位会抠细节。比如某央企招聘时,以“毕业证编号第6位是5(代表非全)”为由拒绝候选人。如果考公考编,建议提前查目标单位近3年的录用公示,看是否有非全上岸案例。

报考非全从来不是“退而求其次”的选择,提前摸透这些隐性规则,才能把时间和钱花在刀刃上。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