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

海归硕士回国再读非全硕士,两年花了15万到底值不值?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8 11:42:44

收到不少海归硕士的私信:国外读完硕士回国还能再读一个硕士吗?非全硕士和国外学历冲突吗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个事。先说现状:每年有近3成海归硕士选择回国后继续攻读在职硕士。最常见的是这3类人:一是国外读的文科类专业,回国想转商科或管理岗的;二是需要 ...

海归硕士回国再读非全硕士,两年花了15万到底值不值?

收到不少海归硕士的私信:"国外读完硕士回国还能再读一个硕士吗?""非全硕士和国外学历冲突吗?"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个事。

先说现状:每年有近3成海归硕士选择回国后继续攻读在职硕士。最常见的是这3类人:一是国外读的文科类专业,回国想转商科或管理岗的;二是需要国内特定行业认证的(比如教育类、法律类);三是为拓展国内人脉资源的。我去年辅导过的小李就是典型例子,英国教育学硕士回国后,又读了某985的MPA(公共管理硕士),现在在某市教育局工作。

关于费用问题,给大家算笔明白账。国内非全硕士学费跨度很大:普通高校3-8万/年,985院校的管理类硕士(比如MBA、MEM)普遍在10-25万之间。加上交通食宿,一线城市读下来平均要12-18万。这里要特别注意3个隐形费用:小组作业产生的差旅费、论文阶段的导师指导费、延期毕业的学分费。

给准备走这条路的同学4点建议:

1. 选有提前批面试的院校(如清华MEM、北大软微)

2. 保留好国外学历认证报告原件

3. 关注院校的课程排期(部分院校周末班和集中班混排)

4. 提前联系2-3位愿意指导的校内导师

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:

Q:国外硕士能走同等学力申硕吗?

A:可以,但需要先做留服认证

Q:免联考项目靠谱吗?

A:认准教育部中外合作监管信息平台可查的项目

Q:能同时申请多个院校吗?

A:联考类硕士只能选1所,同等学力申硕不限
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大实话:值不值关键看三点——能不能补齐知识短板、有没有目标行业资源、院校平台是否值得投入。就像去年找我咨询的王姐,澳洲会计硕士回国又读了央财MPAcc,现在在某四大升了经理,她说这15万花的比当年出国还值。

海归硕士回国再读非全硕士,两年花了15万到底值不值?

国外硕士回国再读硕士需要注意什么

一、先确认学历认证问题

国外硕士回国后,大部分人会先做“留服认证”,这是国内就业、考公考编的必备材料。但如果你想再读国内硕士,得先确认一个问题:国内高校是否接受“已有硕士学历”的申请

比如,国内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规定“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”只能报考“非全日制”或“定向就业”类别。如果想读全日制硕士,部分院校可能会以“学历重复”为由拒绝。不过实际操作中,不同学校政策差异较大,建议直接打电话给目标院校的招生办,问清楚“已有海外硕士能否报考该校全日制硕士”。

二、专业选择别“踩雷”

如果打算跨专业读研,比如国外读的是金融,回国想学计算机,这种情况相对容易操作。但如果是同专业或相近领域,比如国外读了教育学硕士,回国再读一个教育学硕士,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:

1. 课程高度重复:国内外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可能有70%以上的重叠率,容易导致学习动力不足;

2. 导师审核更严:部分导师会质疑“为什么重复读同类专业”,需要提前准备好合理的解释,比如研究方向差异(例如国外偏理论,国内偏实践)。

三、时间成本算清楚

国外硕士普遍1-2年毕业,而国内硕士通常需要2-3年(学硕3年,专硕2-3年)。如果已经有一个硕士学位,再花2-3年读第二个,需要考虑年龄和职业规划的匹配度。比如25岁拿到国外硕士,回国再读3年,毕业时28岁,如果目标是进体制内或国企,部分单位对硕士应届生的年龄限制在30岁以内,时间还算充裕;但如果想进互联网大厂,可能需要考虑行业对“大龄应届生”的隐性门槛。

四、学费和生活费别低估

国内硕士学费普遍低于国外,但不同专业差异大。比如MBA、金融专硕等学费可能高达10万+/年,而理工科或文科硕士通常每年8000-15000元。如果选择一线城市(北京、上海)的高校,租房成本可能占到每月开销的50%以上。建议提前做好预算:如果自费读研,至少准备3-5万的年支出(含学费+基础生活费)。

五、和同龄人的“代沟”问题

国内硕士新生普遍在22-25岁之间,而已有国外硕士学位的同学通常比他们大2-3岁。如果是工作几年后再读研,年龄差可能更大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社交圈层不同——比如同学讨论校园恋爱、社团活动时,你可能更关注实习机会或行业动态。提前做好心理准备,适当调整期待值,避免产生“格格不入”的焦虑感。

六、就业时的“动机解释”

将来求职时,HR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已经有了国外硕士还要再读一个国内硕士?”回答切忌模糊(比如“想多学点东西”),要结合职业目标给出具体理由。例如:

“国外学的供应链管理偏全球化方向,但我想深耕国内物流市场,所以补充本土化知识”;

“第一个硕士是授课型,现在想通过国内科研项目积累技术经验,未来走研发方向”。

七、别忽略“课程免修”机会

部分高校允许已有硕士学历的学生申请免修公共课(如英语、政治)或相似专业课。比如某985高校规定,如果国外硕士阶段修过《高级统计学》且成绩B+以上,可凭课程大纲和成绩单向学院申请免修。这样一来,既能缩短课时,也能腾出时间实习或做科研。

如果已经确定要“再读一个硕士”,建议从大四开始就保留好所有课程资料(教学大纲、作业样本、成绩单),方便后续申请时作为证明材料。毕竟,多一份准备,就少走一段弯路。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