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

上海在职读研必看:国外双证硕士报考科目及“躲雷”诀窍(附MBA/EMBA全攻略)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8 11:47:39

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,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攻读国外双证硕士。一同事在陆家嘴金融机构工作5年后,就通过免联考方式拿到了英国大学的MBA学位。今天咱们就聊聊上海地区国外双证硕士的考试科目,给准备报名的朋友指条明路。一、不同专业考试科目大不同1. MBA/EMBA项 ...

上海在职读研必看:国外双证硕士报考科目及“躲雷”诀窍(附MBA/EMBA全攻略)

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,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攻读国外双证硕士。一同事在陆家嘴金融机构工作5年后,就通过免联考方式拿到了英国大学的MBA学位。今天咱们就聊聊上海地区国外双证硕士的考试科目,给准备报名的朋友指条明路。

一、不同专业考试科目大不同

1. MBA/EMBA项目:主要考察管理案例分析(笔试)+英语口语面试+工作经历评估。像法国IPAG高商的中文班,笔试就是写两个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报告。

2. MEM工程管理硕士:会加考数学逻辑测试,美国普渡大学的在线项目要求做工程管理模拟决策。

3. MPA公共管理硕士:华东理工-新西兰怀卡托的双证项目要考时政论述题,去年题目是"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"。

4. 会计专硕MPAcc: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项目要考财务分析实操,直接在Excel里做报表调整。

二、这些考试有窍门

1. 英语面试别慌:大部分院校接受多邻国成绩,像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只要95分就能免英语面试。

2. 工作证明有讲究:至少准备2份推荐信(直属领导+行业专家),业绩证明材料要量化,比如"带领团队完成300万项目"。

3. 免联考≠不考试: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的中留服认证项目,虽然不用参加全国联考,但要完成6次线上测验。

三、“上岸人”的血泪教训

1. 李姐去年报的某东南亚高校MBA,考了3门却拿不到留服认证,原来是项目没备案。

2. 王哥遇到的坑:某机构宣称"全程中文授课",结果毕业论文要求全英文写作。

3. 重点查三证:一定要确认院校有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+所在国教育部资质+专业认证(比如AMBA认证)。

四、2023最新报考秘诀

1. 推荐专业:同济大学-澳洲格里菲斯MBA(双证可留服)、上海交大-新加坡管理大学EMBA(免统考)

2. 费用区间:亚洲院校8-15万,欧美院校18-35万

3. 准备周期:现在报名最快明年3月入学,建议提前半年准备材料

2023上海在职读研必看:国外双证硕士报考科目及避坑指南(附MBA/EMBA全攻略)

上海双证硕士学费一览表

一、热门院校学费大盘点

1. 复旦大学

非全日制MBA:48.98万起(分学年交)

工程管理硕士(MEM):18万左右

法律硕士:约12万/2.5年

划重点:复旦MBA学费虽高,但校友资源和课程含金量确实能打,适合预算充足的职场人。

2. 上海交通大学

安泰经管学院MBA:45.8万起

电子信息类硕士:约10万/2.5年

划重点:交大工科专业性价比更高,尤其适合想转技术管理的同学。

3. 同济大学

土木工程非全硕士:8万左右

MBA项目:28.8万起

接地气点评:同济工科“招牌硬”,学费友好,本地企业认可度高。

4. 华东理工大学

化工类非全硕士:约6万/3年

MBA:28.8万

适合人群:想低成本拿名校学历的工科生,华理闭眼冲!

5. 上海大学

金融专硕:10万左右

工程管理:7万/2.5年

优势:市属高校中性价比之王,课程安排灵活,适合在职党。

二、报考前必看“省钱攻略”

1. 别只看学费总数

有些学校要求一次性付清,比如部分MBA项目;

有的支持分学年支付,压力小很多,报名前一定问清楚缴费方式。

2. 隐性成本别忽略

教材费、周末上课的交通费、外地生住宿费(部分学校不提供宿舍)。

举个栗子:如果周末从苏州到上海上课,高铁+住宿一年得多花1万+。

3. 奖学金政策

复旦、交大等校设有优秀新生奖学金(最高3-5万);

部分学院和企业合作,提供定向培养补贴。

三、怎么挑最划算?

1. 明确需求

如果为了升职加薪,选行业认可度高的院校(比如金融选复旦,建筑选同济);

如果单纯提升学历,市属高校学费更低。

2. 比“单价”更要比“性价比”

比如某校学费贵2万,但提供企业参访、海外交流机会,长远看更值;

周末上课VS集中授课,时间成本也要算进去。

3. 打听“内部消息”

找在读学长学姐问真实体验:课程质量、老师是否负责、考试难度等;

有些专业看似便宜,但毕业要求高,延毕反而费钱。

四、“躲坑”提醒

警惕“超低价”“绊子”:个别机构打着低价旗号,实际是研修班(只发结业证,没有学历);

确认招生简章:每年9月各校官网会更新最新学费,别参考往年的“过期信息”;

量力而行:如果存款不够,优先选支持分期付款的学校,别硬扛压力。

说一千,道一万附上2023年报考小日历:

10月: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;

12月:全国统考笔试;

次年3月:各校复试。

早点动手准备材料,祝大家顺利上岸!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