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名,基本都卡在每年9月份,这是全国统一划定的时间段。不过你也得留个心眼,省内不同学校可能手脚有快有慢,稍微差几天也是有的。这个报名窗口期不长,也就二十天左右,错过了?那可真是黄花菜都凉了,只能眼巴巴等明年了。
整个招生流程到底要走几步?
流程这块,非全和全日制的大框架是差不离的,都得过四关:网上报名、现场(或网上)确认、初试(全国统考)、复试(学校自命题)。第一步得去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”那个官网填表,选学校、挑专业,个人信息一个都不能落。这一步通常在9月底到10月搞掂。接下来是确认环节,现在很多地方都改成网上确认了,但还是得你本人操作,把身份证、毕业证这些玩意拍照传上去,等着人家审核。千万别拖到最后一天,系统卡死就完蛋了。初试这个硬骨头,全国统一安排在12月底那个周末啃,具体日期每年略有浮动。考完就是漫长等分数。等熬到来年3月到4月,各学校就开始张罗复试了,笔试面试都有可能,看学校心情和专业要求。
福建这地界,都有哪些大学招非全?
招的学校还真不少!顶尖的像厦门大学、福州大学这种“双一流”选手肯定榜上有名。省里头的重点大学,比如福建师范大学、华侨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集美大学这些,也都是招非全的主力军。具体到哪些专业招人,每年招多少,这个变数挺大的。管理类(像MBA、MPA)、教育类(教育硕士)算是常青树,年年基本都招。工科类比如工程硕士,相对招的学校和名额少点,但也不是没有。所以啊,你得像个侦察兵,多翻几个目标学校的招生网,把简章下载下来仔细比对。有时候冷门一点的专业或者学校,竞争压力小,毕业出路反而不错呢。
想报名考试,有啥门槛要迈?
最基本的坎,要么你本科毕业了(有毕业证学位证),要么是专科毕业但满了两年(从毕业那年算到研究生入学那年够两年就行)。不过,如果你瞄准的是工商管理硕士(MBA)、公共管理硕士(MPA)、工程管理硕士(MEM)这类管理类专业,那要求就拔高了:本科毕业的得满三年工作经验,专科毕业的得满五年。这三年五年,也是算到入学那年的9月份。还有个别特殊专业,比如法律硕士(非法学),它就卡你本科专业背景,明确规定你本科不能是学法学的才能报它。自考本科、成考本科、网络教育本科,只要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,一般都能冲。但有极少数学校或者专业,可能对这类学历考生加试一两门专业课,这个得看具体学校简章。
考试都考些啥?题目跟全日制一样硬吗?
初试(就是12月底那个全国统考)的考试科目设置,非全和全日制是一模一样的!公共课必考思想政治理论、英语(一般是英语二),外加两门跟你报考专业相关的专业课(学校自命题或者全国统考科目都有)。卷子都一样,你说难度能差到哪去?不过,最大的区别在录取分数线上!非全日制的分数线,通常学校自己划的线会比同专业的全日制低那么一些,十分左右甚至更多都有可能,算是给咱们这些边工作边备考的在职党一点照顾。到了复试环节,老师可能更看重你的实践经历和工作背景,毕竟非全学生很多都是有工作经验的。面试时候多聊聊你工作中干过的实际项目、解决过的问题,比光背理论可能更讨喜。
平时要上班,上课时间咋安排?能兼顾吗?
这个确实是大家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!各学校招非全,在排课上可是下了功夫想办法的,主要模式就两种:周末班和集中班。周末班最常见,就是周六周日上课,本地学生或者交通方便的选这个最合适,基本不耽误周一到周五搬砖。集中班呢,一般是每个月集中那么几天(比如一个周末加前后两天,或者连续四五天),比较适合家在外地或者平时忙得脚不沾地的同学,集中火力学几天。这几年线上教学发展快,不少学校也在非全课程里加入了网络直播或者录播课,有些不太需要互动的理论课就直接放线上了,省得你来回跑。关键一点,开学前最好跟导师或者教学秘书沟通清楚考勤和请假的规定,万一工作临时有急事要请假,提前知道流程总比事后抓瞎强。
学费这块大概要准备多少银子?压力大不大?
说实话,非全的学费普遍比全日制贵一截,这是现实。福建省内高校,非全的学费波动范围挺大,便宜的文科类专业可能三万左右起步,热门的像MBA、MPA这类管理硕士,读下来七八万甚至更高都很常见。除了学费这个大头,你还得算上书本教材费、来回上课的交通费(如果是异地)、要是集中班还得考虑那几天的住宿伙食费……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经济压力确实是个问题。不过有个好消息,不少单位,特别是国企、事业单位或者一些大公司,是有员工深造补贴政策的!有的是报销一定比例学费(比如50%-80%),有的是考上了给笔奖励。所以,报名前,先去跟你们单位HR部门打听打听,说不定能省下不少钱呢!有些学校也允许学费分学期交,能稍微缓缓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