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这事儿没想象中复杂,但不同专业、不同院校的要求可能不一样。今儿就从学历、工作经验、报考流程这些方面,给大家唠唠清楚,让想报考的朋友心里有个数。
最基本的学历要求是本科毕业。不管是统招本科还是成人本科,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行。如果是专科毕业,得先工作两年才能报考,这相当于“同等学力”身份。不过有些院校对专科生报考有限制,比如要求发表过论文或者通过相关课程考试。还有的专业要求更高,像临床医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,可能需要本科是相关专业才行。
这得看具体专业。大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对工作经验没要求,比如文学、理学类的专业,本科毕业就能考。但管理类专业,像MBA、公共管理硕士,就要求有工作经验。一般来说,本科毕业需要有3年工作经验,专科毕业需要5年,硕士博士毕业需要2年。举个例子,想考非全日制MBA,如果你是本科毕业,得先工作满3年才能报考。
区别还是挺大的。除了管理类专业要求工作经验,还有一些特殊专业有额外要求。比如法律硕士(非法学),要求报考者本科所学专业不是法律相关;法律硕士(法学)则要求本科是法学专业。医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更严格,不仅要求本科是医学相关专业,还得有执业医师资格证,并且在相关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,都得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。流程大概是这样:每年10月在研招网报名,11月进行现场确认(现在很多地方改成网上确认了),12月底参加初试,次年3-4月参加复试。复试通过后,学校会发放录取通知书,9月正式入学。整个流程和全日制差不多,就是学习方式不同。
报名的时候需要提交身份证、学历学位证书、工作证明(如果报考需要工作经验的专业)。往届毕业生需要提交学历认证报告,应届毕业生需要提交学生证。如果是同等学力考生(比如专科毕业),可能需要提交成绩单、论文发表证明等材料。部分院校还要求考生提交个人陈述、推荐信,具体材料要看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。
初试内容是一样的,考的科目根据专业而定。比如管理类专业考管理类综合和英语二,文学类专业考政治、英语、专业课等。复试内容由院校自主命题,一般包括专业面试、英语测试、综合能力考核等。不过有些非全日制专业的招生名额较少,竞争可能比全日制更激烈,所以考试难度不能掉以轻心。
大部分专业不需要单位同意,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就可以报考。但如果是定向培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,就需要单位出具同意报考的证明。定向培养意味着毕业后要回到原单位工作,所以需要单位配合。非定向培养的话,就不用单位同意,毕业后可以自主择业。报考前最好看一下招生简章,明确培养方式。
这俩不是一回事,报考条件也不一样。同等学力申硕是先入学后考试,一般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就能参加课程学习,学完后想申硕的话,需要有本科学历且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。非全日制研究生则是先考试后入学,报考条件更高,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,毕业时能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,而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学位证。
可以跨专业报考,但需要看报考专业是否接受跨考。有些专业对本科专业有要求,比如医学类、法学类专业,不允许跨考。其他大部分专业是可以跨考的,比如从工科跨考到管理类,或者从文科跨考到教育类。不过跨专业报考需要补一些专业基础课,复试时可能会被问到跨考的原因,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比全日制高一些,不同专业差别很大。一般来说,普通专业每年学费在2万-5万之间,管理类专业学费较高,像MBA每年学费可能在5万-20万不等,名校的MBA学费更贵。学习年限一般是2-3年,部分专业可以延长到4-5年,比较适合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习。
能拿到。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,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,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不过证书上会注明“非全日制”学习方式,这一点和全日制证书不同。但在考公务员、评职称、考博等方面,非全日制双证都是认可的。
现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年龄限制,不管是20多岁的年轻人,还是40多岁的职场中年人,只要符合报考条件,都可以报考。不过有些专业对身体素质有要求,比如军事类、体育类专业,可能会有年龄限制,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大部分专业都没有年龄限制。
选院校和专业时,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际情况。如果想提升学历,方便以后升职加薪,可以选和工作相关的专业,比如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可以考人力资源管理硕士。选院校时,尽量选名气大、学科实力强的学校,但也要考虑学费和上课地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