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预报名的时候能改院校。但有时间限制。预报名在9月底,这时候报名信息能反复改,包括换报考的学校和专业。可到了10月正式报名阶段,要是已经交了费,院校信息就改不了了,只能重新注册个账号报名,还得再交一次费。
预报名期间,所有信息都能随便改。院校、专业、报考点这些都行。
就像有个考生,预报名选了北京某高校的MBA,后来想换成上海的学校。
只要登录研招网的报名系统,在“修改报名信息”里直接换就行,之前填的信息会自动覆盖掉。
正式报名在10月中旬结束前,没缴费的考生还能改院校。
但已经交了费的,就改不了了,只能新增报名信息。
比如有个考生10月10号交了费,15号想换院校,就得重新注册个账号,选好新院校后再交一次费,之前的报名信息就没用了。
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改完,还交了费,新的报名信息就是有效的。
比如有个考生,预报名时填了三所院校,每次改完都重新提交,最后就以最后一次提交的信息为准。
但得注意,每个报考点接收考生有范围限制。
比如某省的报考点,只收本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。
要是改了院校后,对应的报考点不符合要求,系统会提示“报名失败”,这时候就得重新选个符合条件的报考点。
另外,改的次数没限制,哪怕一天改好几次,只要在截止前完成最后提交就行。
交了费的话,不能直接改院校,只能通过“新增报名信息”重新报。
比如有个考生9月28号预报名交了费,10月5号想换院校。
登录系统后会发现“修改”按钮变灰了,点不了。
这时候得点“新增报名信息”,重新填新院校的信息,生成新的报名号,再交一次费。
之前交的钱,会在报名结束后自动退回来,一般12月初就原路打回支付的账户,不用自己单独申请。
但得注意,有些省份规定“重复报名还都交了费的考生,只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”。
所以新增信息后,得确认好哪条是最终有效的。
正式报名期间(10月10号到31号),没缴费的考生能改院校,操作和预报名时一样。
比如有个考生,预报名选了A院校,没缴费,10月中旬想换成B院校。
直接在系统里改了提交就行。
可要是预报名时已经交了费,正式报名阶段也改不了,只能新增报名信息。
得注意,正式报名结束后(10月31号之后),所有信息都改不了了。
院校、专业、个人信息这些都不能动,所以截止前一定要确认好最终报考的院校。
改了院校后,如果报考点没变,现场确认时用新的报名号就行。
比如某考生原来的报考点是XX大学,改了院校后报考点还是XX大学。
现场确认时,只要带新报名号对应的材料就行。
要是改了院校后报考点也变了,就得去新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。
比如从报考点A改成报考点B,就得在B规定的时间内去现场确认,错过了时间报名就无效了。
有些省份是网上确认,改了之后只要在新报考点的系统里上传材料就行,不用跑线下。
有些省份对异地考生改院校有限制。
比如西藏,要求非本地户籍的考生改了院校后,必须重新交工作证明或居住证,不然报名就无效。
内蒙古规定,改了院校后,要是报考类别从“定向就业”改成“非定向就业”,得重新审核社保缴纳记录。
还有些省份,对报考MBA、MPA这些管理类联考的考生,改了院校后要重新进行资格审查。
比如得提供本科毕业证的认证报告。
建议改之前,看看报考省份教育考试院的公告,或者打个电话问问报考点,别因为地方规定导致报名失败。
最终准考证上的信息,以最后一次有效报名的院校为准。
比如某考生先后报了三所院校,最后一次确认的是C院校。
12月打准考证的时候,上面会显示C院校的考点和考场信息。
之前的报名信息不会出现在准考证上,也不影响考试。
但得注意,要是改了院校后报考点变了,准考证上的考场地址也会变。
打完准考证要提前查好路线,别考试当天走错地方。
另外,准考证上的姓名、身份证号这些个人信息,得和身份证一致。
改院校的时候要是发现个人信息错了,得一起改了,不然会影响入场考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