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入自己要考研究生的角度,各位也是可以理解到,正式报名之前,自然是疑问其整个的难度的,为此小编就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申报难度来做个解析,从而让各位都顺利去申报!
整个的核心难在“平衡工作与备考”“过线+通过复试”,还有毕业要完成论文。国家线比全日制低些,但热门院校实际录取分不低,加上在职备考时间少,没章法的话,考个2-3年都上岸不了。
就此项目来讲,各位报考者要明确一个信息,非全考的科目和全日制差不多,比如管理类考管综+英语二,法学考政治+英语+专业一+专业二。但国家线普遍低,2024年管理类国家线175分,比全日制部分专业低10-20分。
从往年的情况来看的话,不难发现,通常是热门院校的人比较多,这部分的实际录取分可能比国家线高30分左右,不是过线就稳。
而就其备考层面来讲,时间上也都是有难度的,因为个人时间是不够的,毕竟都是在职备考,每天能抽2-3小时学习就不错了。比如,有人白天跑客户、写报告,晚上回家累得只想刷手机,一周下来学不了10小时。知识点记了又忘,错题没时间复盘,备考周期得拉到6-8个月,不然根本学不透。
另外,关于选择院校这块,也有要注意的层面,建议就是,别盲目冲名校,这类的院校的毕竟复试淘汰率高,2024年,某985管理类非全复试淘汰率40%,比普通院校高20%。也别选太偏的学校,有些院校课程,安排不合理,每月,要集中上5天课,跟工作冲突,最后缺课太多,影响学分,反而麻烦。
由于入学之前需要参加考试,而就考试来看的话,复试都是院校自己命题的,这一审查,不只是考专业知识。老师还会问工作经历,比如“你做的项目怎么用专业知识改进”,要是答不上来,哪怕笔试分高也可能被刷。2024年,有个考生管综考了120分,但复试时说不出工作和专业的关联,最后没被录取。得提前把工作经历、专业串起来,别光背理论。
另外啊,毕业难度,也是要重视的。非全毕业,要修够学分(一般30-35学分),还要写论文。论文,得结合工作实际,不能瞎编。比如做HR的写“中小企业员工激励”,得找公司数据、做调研,要是工作忙没时间弄,论文可能改3-4次才能过,延期毕业的也不少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