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谁在不抓紧备考已经来不及了,2026非全考研初试时间敲死在2025年12月20-21日,距离开考只剩不到2个月,所以抓紧这波冲刺期吧!

其实从整体上来讲,平均考研的备考周期至少得是在6个月,多数都是在6个月到10个月之间的,而非全的考生在最终的冲刺期阶段备考的效率往往是更高的,所以这最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!
考试多数是要考公共课的,这时间段更是不能忽略所谓的时事政治了,这个时间点小编不建议各位再死磕教材章节,直接用11月更新的时政热点汇编,掌握一下对应的信息是很关键的。
另外主观题不用背全文,记“万能答题模板”:比如“理论+时政+意义”三段式框架,结合肖四、徐八的核心考点,每道题准备3个核心论点,考场上填充具体内容就行。
对于英语二这一科目来讲,这个期间单词只背近5年真题里的高频词(大概800个),尤其是阅读里反复出现的熟词僻义,用碎片时间在APP上刷,比抱着单词书死记管用。

阅读是提分关键,别纠结正确率,重点分析“错题类型”:主旨题抓首尾段关键词,细节题定位原文同义替换,推理题排除绝对化选项。每天做2篇阅读,每篇花5分钟复盘错因,比做5篇不总结强。
对于要考数学的考生来讲,这一期间,应该停刷新题,回头啃错题!
80%的分数来自基础题和中档题,最后2个月别碰偏题怪题。把之前的错题按“题型分类”,比如微积分的导数应用、管综的应用题,集中攻克高频错题类型,每天练3道同类题,直到掌握解题套路。
管综考生注意把控时间,数学部分别超过60分钟。11月中旬开始,每周掐点做2套真题,训练“先易后难”的答题策略,遇到卡壳的题立刻跳过,保住能拿的分。
对于专业课来讲,建议先找目标院校近5年真题,圈出反复出现的“高频考点”,这些内容占分值的70%以上,优先攻克。
本身非全考生有工作经验,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实践,这样比纯理论答题更容易拿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