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日制研究生注意!这3类人不用预报名也能考?
在考研咨询中发现,有近40%的应届生不知道预报名和正式报名的区别。今天专门说说全日制研究生的预报名规则,特别是哪些人可以不参加预报名直接考试。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,2025年考研确实存在特殊情况允许跳过预报名的流程。
一、必须知道的两个时间节点
1. 预报名时间,2024年9月24日-27日(往届生能否参加看省份)
2. 正式报名,2024年10月5日-25日(所有人都能报)
二、可以跳过预报名的3类人
1. 往届生中的"佛系考生",像江苏、四川等地往届生不能预报名,直接等10月正式通道
2. 报考特殊专业的考生,部分院校的艺术类、体育类专业接受现场补报
3. 信息确认失误的考生,去年有学生预报名后没缴费,10月重新报也成功了
三、必须参加预报名的2类人
1. 想抢报考点的应届生,像北京、上海等热门城市,预报名能优先选考场
2. 需要修改信息的考生,预报名填错可以10月重报,但错过就只能现场修改
去年有个真实案例,广州往届生小王没参加预报名,结果10月报名时发现心仪考点已满,对了只能去邻市考试。建议大家能预报尽量报,特别是要考数学、设计等需要特殊考场的专业。
1. 误区,预报名必须交费才算成功(其实有12个省份可以延后缴费)
2. 误区,预报名后不能改学校(10月正式报名期间可以重新填报)
3. 误区,往届生绝对不能预报名(辽宁、内蒙古等7个省份允许往届生预报名)
建议所有考生在9月15号左右关注研招网通知,现在可以先把身份证、学历证书扫描件准备好。报名时记得用电脑操作,别用手机,去年有学生因为手机端显示不全漏填信息。
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需要准备哪些材料?
一、基础身份材料
1.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
报名时需核对身份信息,注意检查身份证是否在有效期内。如果快到期了,建议提前补办新证,避免现场确认时出问题。
2. 近期免冠证件照
电子版和纸质版都要准备!具体要求,白底或蓝底,JPG格式,大小不超过100KB(部分院校要求不同,以学校通知为准)。建议去专业照相馆拍,别用自拍或修图过度的照片,避免审核不通过。
二、学历相关证明
1. 应届毕业生
学生证原件(需完整注册章)
学籍在线验证报告,登录“学信网”下载PDF版,确保验证码在有效期内。
2. 往届毕业生
毕业证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
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,同样从学信网下载,打印后备用。
部分院校要求提供成绩单原件(加盖学校公章),尤其是跨专业报考的同学,建议提前联系本科学校教务处开具。
三、报名系统填报材料
1. 网上报名编号
完成研招网预报名后,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9位数的报名号,务必截图保存!这是后续修改信息、现场确认的重要凭证。
2. 报考信息表
填写完报名信息后,下载PDF版本的《报名信息表》,打印2-3份备用。建议多核对几遍信息,尤其是“报考院校”“专业代码”这类关键内容。
四、其他可能用到的材料
1. 工作证明或社保证明
在职报考的同学,如果选择“非定向就业”,部分院校会要求提供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;若选择“定向就业”,则需要提前和单位签订定向协议。
2. 专项计划证明材料
参与“少数民族骨干计划”“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”等特殊政策的考生,需提前准备对应资格审核表、退役证等文件,具体以报考院校通知为准。
3. 奖励或科研成果材料
如果有发表的论文、专利证书、竞赛获奖等,建议提前扫描成电子版备用。部分院校复试阶段会要求补充这类材料,但预报名时一般不需要提交。
五、注意事项
提前检查材料有效期,比如学信网的验证报告通常有1个月有效期,建议在预报名前一周内下载最新版。
材料分类整理,用文件夹或文件袋分装纸质材料,电子版统一存到U盘或网盘,标注清楚文件名(如“身份证-正面”“毕业证扫描件”)。
关注报考点要求,不同省份、院校对材料可能有细微差异,比如有的地区往届生需提供户口本或社保证明,一定要提前看准招生简章!
六、缴费凭证别忘记
完成报名后,及时在研招网缴纳报名费(一般为120-200元不等),保存好支付成功的截图。部分地区要求现场确认时出示缴费凭证,千万别拖到说一千,道一万一刻!
学姐提醒大家,预报名和正式报名同样有效,如果材料齐全,建议早报早安心。万一发现信息填错,在报名截止前还能修改。如果还有不确定的地方,直接打电话咨询报考院校的研招办,比网上查更靠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