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

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必读:在职人员专享的6类免联考专业盘点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07 15:35:58

后台收到很多私信:老师,我工作五年了想读研,但不想辞职考试怎么办?今天就给大家唠唠在职人员最关心的同等学力申硕分专业那些事。全程干货,建议先收藏再看!先说重点:同等学力申硕有6类专业特别适合在职人员 1. MBA(工商管理硕士) 适合人群:企 ...

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必读:在职人员专享的6类免联考专业盘点

后台收到很多私信:"老师,我工作五年了想读研,但不想辞职考试怎么办?"今天就给大家唠唠在职人员最关心的同等学力申硕分专业那些事。全程干货,建议先收藏再看!

先说重点:同等学力申硕有6类专业特别适合在职人员

1. MBA(工商管理硕士)

适合人群:企业中层想晋升高管

学费参考:5-15万(比如社科院MBA学费8.8万)

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做销售的学员,申硕后跳槽到上市公司当区域经理

2. MEM(工程管理硕士)

建筑/IT行业的香饽饽,很多国企工程师都在读

重点提示:选有"项目管理"方向的院校更吃香

3. MPA(公共管理硕士)

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首选,有个学员考完当年就评上了副科

4. MPAcc(会计专硕)

注意!虽然要考专业课,但很多院校提供考前集训

最新消息:2025年新增3所免论文答辩院校

5. MAud(审计硕士)

冷门但好上岸,部分院校通过率高达85%

6. MLIS(图书情报硕士)

图书馆/档案管理人员的捷径,某985院校去年招了30个同等学力考生

避坑门道:

警惕打着"“抱过”"旗号的机构,去年就有学员被骗3万定金

3月前要确认院校招生简章,特别注意课程设置是否周末上课

建议优先选本省院校,很多学校要求每月至少一次面授课

说一千,道一万说个实在话:同等学力申硕确实能拿国家认可的学位证,但千万别信"不用上课直接拿证"的鬼话。我表弟去年报了某机构的班,结果发现毕业要完成12篇课程论文,现在天天熬夜赶作业呢!

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必读:在职人员专享的6类免联考专业盘点

同等学力申硕专业选择三大黄金法则

法则一:先看“饭碗”,再看兴趣
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:“哪个专业好考?”或者“我挺喜欢XX方向,能选吗?”但同等学力申硕的核心目的,是让学历真正为工作服务。选专业的第一原则,是贴近现有职业或未来转型方向。

举个例子:

如果你是教师或教育机构从业者,教育学学科教学方向能直接提升职称评定竞争力;

企业中层管理者,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系统补足管理短板;

从事技术岗位(如程序员、工程师)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更适配职业晋升需求。

注意: 别被“热门专业”带跑偏。比如心理学听起来高大上,但如果你的工作和心理咨询、人力资源无关,学完可能用不上。

法则二:算清“投入产出比”

同等学力申硕的难点不是入学,而是拿证。选专业前,务必摸清三个问题:

1. 考试难度如何?

比如法学要考《法学综合》,涉及民法、刑法等多门课程,没基础的人得下苦功;

新闻传播学考英语和专业课,英语差的得提前补短板。

2. 课程压力大不大?

有的专业要求周末线下上课,异地考生可能扛不住;

理工科类可能需要实验或编程,零基础学员慎选。

3. 毕业门槛高不高?

部分院校要求发表论文或完成项目,工作忙的人可能卡在说一千,道一万一步。

建议: 直接联系学校招生办或往届学生,问清毕业率和常见“坑点”。

法则三:盯紧“未来五年”趋势

专业好不好,不能只看现在,得看行业未来。三个方向供参考:

1. 政策红利型

比如“健康中国”战略下,公共卫生、护理学需求量大;

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经济、区域发展专业升温。

2. 技术驱动型
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相关专业(如软件工程、信息管理)仍是风口;

新能源、碳中和领域带火环境工程、能源经济等方向。

3. 基础刚需型

教育、医疗、金融等行业专业长期稳定,适合求稳人群。

别上当提示: 警惕名字好听但就业模糊的专业,比如“文化产业管理”“国际关系”等,除非你有明确资源或规划。

亲情提示一句: 同等学力申硕没有“万能答案”。有人图快选冷门专业,结果发现课程水、认可度低;有人盲目冲名校,却因考核严半途而废。说到底,还是得把“自己能干什么”“社会需要什么”“专业能带来什么”这三笔账算明白。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