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研究生必看:这5类在职专业学费直降20%
不少上班族都在打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事儿,毕竟能边工作边拿学历谁不心动?今天就给大家唠唠2024年非全招生的新变化,特别是学费大跳水的几个热门专业,绝对能帮你省下一大笔钱。
第一类要说的就是MBA专业,北京某211高校去年学费还18.8万,今年直接降到15万整。不过要注意的是EMBA降价幅度更大,某商学院从38万降到28万,但入学门槛也跟着提高了。MEM和MPA这两个工程管理类专业今年普遍降价10%-15%,像上海某双一流院校的MEM项目,现在两年学费只要12.8万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MPAcc会计专硕,往年动辄20万+的学费,今年武汉有高校直接砍到13.9万。不过要注意的是MAud审计硕士和MLIS图书情报硕士这些冷门专业,虽然学费也降了5%左右,但招生名额缩减了一半,报考难度反而增加了。
现在很多院校都开通了免联考申请通道,特别是针对有管理经验的考生。有个在国企工作8年的朋友,刚通过推荐信+面试的方式,成功入读某985高校的EMBA项目,全程没参加统考。不过这种通道对工作年限和职位级别要求较高,普通职员还是老老实实参加12月联考更稳妥。
报考建议有三条:1.优先选本地办学点,很多外地院校在主要城市都设了教学中心;2.新开专业往往有学费优惠,比如今年某财经院校首招的MAud专业;3.警惕打着"同等学力申硕"旗号的高价培训班,这类证书和双证研究生有本质区别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流程详解
一、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
1. 基本条件
首先,咱得看自己符不符合“硬杠杠”:
国籍身份:中国公民,拥护党的领导,遵纪守法,身体健康。
学历要求:分三种情况——
本科毕业生: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就能直接报(应届生也能报,但入学前必须拿到毕业证)。
专科毕业生:需毕业满2年及以上,部分专业(比如MBA、教育硕士)还要求额外的工作经验,比如专科+5年工作经验。
已获硕士/博士学位的人:可以直接报考,但部分院校可能对年龄有隐性限制,建议提前咨询。
2. 专业附加条件
不同专业可能有特殊要求:
管理类专硕(如MBA、MPA):本科毕业需3年工作经验,专科需5年,硕士/博士需2年。
医学、法律等专业:部分院校要求本科专业对口,或者有相关执业资格证。
划重点:一定要去目标院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,别光听别人说!
二、报考全流程秘诀
1. 网上报名
时间:每年9月底预报名(主要面向应届生),10月初到月底正式报名。错过等一年!
入口: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(简称“研招网”)。
填报技巧:选好“非全日制”学习方式,确认报考专业是否接受非全;定向就业考生需提前和单位签协议。
2. 现场确认
11月初到中旬,带身份证、学历证、户口本或社保证明(非户籍地考试需提供)去指定地点核验信息,拍照录指纹。现在很多省份改成了网上确认,提前准备好电子材料就行。
3. 初试(全国统考)
时间:12月说一千,道一万一个周末。
考试内容:
管理类专硕:考英语二(100分)+管理类联考综合(200分)。
其他专业:政治、英语、专业课一、专业课二,总分500分。
提醒: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考同一张卷子,分数线也一致,不存在“更容易”的说法!
4. 复试调剂
时间:次年3-4月,各校自行组织。
内容:笔试+面试,重点考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。部分院校非全复试竞争较小,但近年热度上升,不能掉以轻心。
调剂机会:过了国家线但没进一志愿复试的,可申请调剂到其他院校的非全专业。
5. 录取与入学
6月左右收录取通知书,9月开学。非全上课方式灵活,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,记得提前协调好工作和学习时间。
三、“躲坑”提醒
1. 报名信息别填错:尤其是“定向就业”和“非定向就业”别搞混,填错可能影响录取。
2. 提前准备材料:在职考生需单位盖章的同意报考证明,复试时可能需要工作成果证明。
3. 复试别轻视:有些同学初试分高却栽在复试,尤其跨专业考生要提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。
说一千,道一万补充一句: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但证书上会标注“非全日制”字样。报考前结合自身职业规划,想清楚再行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