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

30岁小老板读非全的掏心话:免联考MBA和EMBA到底怎么选?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0 12:43:07

一朋友今年30岁,经营着一家小公司。去年他悄悄报了个非全研究生,刚拿到录取通知书。作为“懂行的人”,他有三句大实话要跟各位私企老板唠唠。第一句:非全研究生真不是摆设。像MEM(工程管理硕士)、MPA(公共管理硕士)这些专业,周末上课能带着公司实际问题跟老师讨论 ...

30岁小老板读非全的掏心话:免联考MBA和EMBA到底怎么选?

一朋友今年30岁,经营着一家小公司。去年他悄悄报了个非全研究生,刚拿到录取通知书。作为“懂行的人”,他有三句大实话要跟各位私企老板唠唠。

第一句:非全研究生真不是摆设。像MEM(工程管理硕士)、MPA(公共管理硕士)这些专业,周末上课能带着公司实际问题跟老师讨论。上周一同事刚用课堂学的供应链管理知识,把仓库周转率提高了20%。但要注意选弹性学制的学校,有些院校允许延长到5年毕业,特别适合生意忙的老板。

第二句:免联考项目要擦亮眼。现在市面上有中外合办的MBA,也有院校自主招生的EMBA。重点看三点:一看能不能在学信网查学籍,二看授课老师是不是本校教授,三看往届生的公司规模。千万别信"不用上课包拿证"的机构,去年隔壁王总就被这种套路骗了八万块。

第三句:MBA和EMBA区别比想象中大。MBA更适合想系统学管理的小老板,课程从财务到营销全覆盖,学费8-15万比较常见。EMBA侧重战略决策,同学多是上市公司高管,学费25万起步。要是公司年营收没到500万,选EMBA可能跟不上课堂讨论。

亲情提示三个细节:1.选离公司车程1小时内的学校 2.提前问清要不要写论文 3.小班教学(30人以内)的班级更容易和教授混熟。现在很多学校开设周末直播课,外地老板也能报读。

30岁小老板读非全的掏心话:免联考MBA和EMBA到底怎么选?

私企老板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须知道的5个真相

私企老板日常要盯业务、管团队,再抽时间读研,很容易两头顾不好。

非全日制课程看似“周末上课”,实际作业、小组讨论、论文一样不少。尤其遇到公司突发状况,半夜改方案还得赶论文是常事。建议提前和校方确认课表,尽量选本地高校,避免跨城通勤耗时间。另外,拉个靠谱的二把手顶班,关键时刻能腾出手学习。

2. 学费不是小数目,但回报未必直接挂钩

非全学费普遍在8万-30万不等,加上应酬、差旅,实际开销更大。别指望一张文凭就能让公司估值翻倍,客户也不会因为你是“某校研究生”就签单。真正的价值在于课程里学到的行业趋势、管理模型,或者结识的导师资源。比如,有的老板通过导师牵线拿到融资,这比学费划算多了。

3. 课程内容“接地气”比名校光环重要

别光盯着985、211牌子,得看专业是否匹配公司需求。

比如做制造业的老板,选个智能制造方向的普通高校,比去名校读金融更实用。上课前可以找在读学员打听:老师是纯理论派,还是真有企业实战经验?作业是写论文,还是模拟解决公司实际案例?避免花几万块学一堆用不上的“高级理论”。

4. 同学人脉可能比你预期的更现实

很多人冲着“扩大朋友圈子”报非全,但现实是:同学中可能有同行对手、上下游供应商,甚至潜在客户。处好了是资源,处不好反而尴尬。

建议摆正心态——读书期间少谈合作,多聊行业见解。比如组局讨论“传统行业转型痛点”,比硬推自家产品更容易赢得信任。毕业后保持联系,合作机会反而水到渠成。

5. 论文答辩不是走过场,卡人真不手软

别以为花钱就能混毕业!现在高校对非全论文的要求越来越严,尤其是查重率和数据真实性。

有位开餐饮公司的老板,论文写“连锁店标准化管理”,导师直接要求提供3年营收数据,还得分析模型的实际效果。如果公司数据不便公开,选题时就得绕开敏感领域。另外,提前半年和导师沟通研究方向,别等到说一千,道一万俩月临时抱佛脚。
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一位开工厂的朋友吐槽:“读非全那两年,比我创业头三年还累。”话虽夸张,但私企老板读书确实不是“镀金”那么简单。如果真想清楚这5条还决定去读,那就咬牙坚持到底——毕竟自己选的路,跪着也得走完不是?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