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

在职读研“躲坑”诀窍:这7个非全专业闭眼选(附MBA/MPA/MPAcc对比)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0 16:06:55

在后台收到很多咨询:工作三年想考研,哪些非全日制专业最实用?今天结合最新招考数据和毕业生反馈,给大家说点大实话。先划重点:目前含金量最高的7个非全专业是MBA、EMBA、MEM、MPA、MTA、MPAcc、MLIS。这七个专业有三大共同优势:①双证齐全学信 ...

在职读研“躲坑”诀窍:这7个非全专业闭眼选(附MBA/MPA/MPAcc对比)

在后台收到很多咨询:"工作三年想考研,哪些非全日制专业最实用?"今天结合最新招考数据和毕业生反馈,给大家说点大实话。

先划重点:目前含金量最高的7个非全专业是MBA、EMBA、MEM、MPA、MTA、MPAcc、MLIS。这七个专业有三大共同优势:①双证齐全学信网可查 ②大部分院校不要求脱产 ③报考门槛相对友好。特别是对于体制内人员和企业中层,这些专业堪称职场加速器。

不同人群要这样选:

1. 企业管理层优先考虑MBA/EMBA

MBA学费8-40万不等,适合带团队的中层;EMBA学费25-80万,更适合企业高管。今年有个新趋势:金融、IT行业更倾向清华MEM,制造业偏爱同济MEM。

2. 体制内人员重点关注MPA/MPAcc

公务员建议首选MPA(公共管理硕士),各局机关都认这个学历。财务岗选MPAcc会计专硕更对口,注意要选有提前批面试的院校,比如央财、上财。

3. 工程技术人员闭眼选MEM

今年MEM新增了"工程管理"方向,允许应届生报考。但要注意区分125601(工程管理)和125602(项目管理),后者需要3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。

我强调一点三个避坑点:

①慎选无提前面试的MBA项目

②警惕"免联考"硕士“骗局”(教育部不认证)

③同等学力申硕≠非全日制研究生(只有单证)

关于学费问题,给大家个参考区间:

MPAcc全程5-15万

MEM全程8-20万

MPA全程4-12万

MBA波动最大,普通院校8万起,清北复交30万+

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:选专业要跟着职业规划走,别盲目跟风。比如做审计的选MAud,图书管理员选MLIS,文旅行业选MTA,这些冷门专业竞争小反而容易上岸。

2024年在职读研避坑指南:这7个非全专业闭眼选(附MBA/MPA/MPAcc对比)

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:不同专业要准备多少钱?

一、文科类专业:2万到10万不等

文科类专业的学费普遍亲民。比如教育学、汉语言文学这类专业,普通院校一年学费1万到2万,两年下来总费用4万左右。北师大的教育硕士非全项目,学费大概在5万上下。法律硕士(非法学)稍微贵点,中国政法大学的非全法硕两年学费接近8万。如果选985高校的热门文科专业,学费可能冲到10万。

二、理工科专业:3万到15万

计算机、电子信息的学费比文科高出一截。普通高校的工程硕士一年2万起步,像华南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非全硕士,两年学费要6万。如果是人工智能这类热门方向,部分985高校的学费能到15万。不过很多理工科专业有校企合作项目,学费高但实践资源多,值不值看个人需求。

三、经管类专业:差价能买辆车

这里才是真正的"学费重灾区"。普通院校的工商管理硕士(MBA)8万起跳,像北大光华、清华经管的非全MBA直接30万起步。金融专硕也不便宜,中央财经大学的非全金融硕士两年12万左右。但二三线城市的双非院校,经管类专业可能只要5万-8万,适合预算有限又想提升学历的上班族。

四、医学艺术类:专业特殊性拉高费用

临床医学的非全硕士比较少见,首都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硕士非全项目,三年学费约9万。艺术类更是个无底洞,中国美院的艺术设计非全硕士,两年学费12万起,加上材料费、写生费,实际开销可能翻倍。

几个省钱的实用建议:

1. 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硕士性价比高,比如东北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,两年不到4万;

2. 避开一线城市的985头部院校,同专业在二线城市能省三分之一;

3. 留意学校的分期付款政策,有些高校允许分学年缴费;

4. 事业单位合作的定向培养项目,可能有学费补贴。

亲情提示童鞋们儿,除了学费,别忘了算上教材费、交通住宿费。周末上课的话,异地学生每月住宿要多掏1000-2000块。报班前最好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最新收费标准,有些学校每年会微调5%-10%的学费。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