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

全日制考研必看!6门考试科目详细拆解(附在职/非全别上当门道)

在职考研招生网

2025-05-24 14:55:33

考研党注意了!收到很多同学私信问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要考几门课,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明白。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,2024年全日制研究生统考笔试主要包含6门考试,咱们分三个板块来说:第一板块是公共必考科目:1. 政治理论(100分):这是所有考生都要准备的硬骨 ...

全日制考研必看!6门考试科目详细拆解(附在职/非全别上当门道)

考研党注意了!收到很多同学私信问"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要考几门课",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明白。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,2024年全日制研究生统考笔试主要包含6门考试,咱们分三个板块来说:

第一板块是公共必考科目:

1. 政治理论(100分):这是所有考生都要准备的硬骨头,重点考察马原、毛中特、时政等内容。建议暑假开始系统复习,重点关注近3年真题考点。

2. 外国语(100分):英语一/英语二看专业,部分院校可选日语/俄语。注意今年新增了20个学术热词翻译题型,要特别关注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。

第二板块是专业基础课:

3. 数学(150分):分数学一、二、三,理工科考数一,经管类多数考数三。今年大纲调整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占比,增加了10%的考试内容。

4. 专业课一(150分):比如计算机专业考数据结构,教育学考教育学基础。这里要提醒跨考生,最好找目标院校的本科生借课堂笔记,很多考点就藏在老师的日常教学中。

第三板块是专业方向课:

5. 专业课二(150分):这个科目差异最大,比如汉语言文学可能会考古代文学专题,金融专硕考公司理财。建议直接联系在读研究生要历年真题,很多院校会有30%的重复考点。

6. 加试科目(部分专业):比如美术专业要考素描实操,建筑学要考快题设计。这部分信息一定要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,每年9月份记得去官网下载最新版。

别忘了在职考生:虽然咱们今天主要说全日制,但很多同学纠结要不要转非全。这里给个实在建议——如果你工作稳定又想提升学历,非全的考试科目确实少些(通常4门),但毕业要求一点都不低。有个朋友在国企上班选的非全MPA,结果周末上课比上班还累,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。

说一千,道一万给个复习小妙招:把6门课按"3+2+1"来安排。前3个月主攻政治英语,中间2个月突破数学和专业课一,说一千,道一万1个月冲刺专业课二和模拟考。记得每周要留1天时间复盘错题,千万别埋头刷题不个人觉得。

2024全日制考研必看!6门考试科目详细拆解(附在职/非全避坑指南)

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与全日制对比,哪个更适合你?

一、考试内容有啥区别?

在职研究生(非全日制)和全日制的考试科目,乍一看好像差不多,但细节上差别挺大。

公共课:比如政治、英语,全日制一般必考,且难度较高,尤其是英语一。在职的多数专业考英语二,词汇量和题量都少一些。

专业课:全日制更侧重理论深度,像管理学、经济学这类学科,考题常涉及学术前沿问题。在职的专业课题目更偏向实际应用,比如让你分析企业案例,写解决方案。

数学:理工科的全日制通常考数学一,难度最大;在职的专硕可能考数学二或三,甚至不考数学,改考逻辑写作(比如MBA)。

举个例:同样考“管理学原理”,全日制可能问“论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当代局限性”,而在职更可能问“如何用激励理论解决团队绩效问题”。

二、学习时间怎么安排?

全日制不用多说,周一到周五上课,适合脱产学习。

在职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晚上,有些学校还会用“集中授课”(比如每月集中4天)。很多人担心“边工作边读书会不会累垮”,其实关键看专业。比如教育硕士、法律硕士的课程压力相对小,而工程管理、医学类可能任务更重。

三、适合哪种人?

选在职研究生的3类人

1. 工作3年以上,想提升但不想辞职的人。比如教师、公务员,读个教育管理或公共管理,评职称或转岗都用得上。

2. 行业有明确门槛的。比如律师读法律硕士(JM),医生读公共卫生硕士(MPH),考过就能涨身价。

3. 经济压力大的。在职研究生学费虽然比全日制高(比如MBA),但不用脱产,工资照拿,实际负担反而小。

选全日制的3类人

1. 应届毕业生,没工作经验,全职读书更专注。

2. 想彻底转行的。比如本科学中文,想转金融,全职读研能系统学习+实习。

3. 需要奖学金和补贴的。全日制通常有国家助学金、导师补贴,经济压力小。

四、证书含金量一样吗?

自从2017年教育部新规后,全日制和在职(非全日制)的毕业证、学位证法律效力相同,都得参加全国统考和论文答辩。但现实中有两点要注意:

1. 企业认可度:国企、事业单位对两者一视同仁;部分私企可能更偏爱全日制,尤其是技术岗。

2. 读博机会:如果未来想深造,全日制硕士申请博士更有优势,导师觉得你“学术底子更扎实”。

五、到底怎么选?

3个问题问自己

1. “我能拿出多少时间?” 如果工作经常加班、出差,慎选在职,可能两头不讨好。

2. “我要的是学历还是知识?” 单纯为升职加薪,选好考的在职专业;想深耕学术,选全日制。

3. “五年后我想干啥?” 比如计划跳槽到外企,全日制硕士+英语优势更大;如果留在原单位,在职硕士性价比更高。

亲情提示一句:别光看考试科目简单与否,关键看毕业后的路怎么走。全日制不是“万能钥匙”,在职也不是“捷径”,适合自己节奏的才是最好的。

相关文章
头条热榜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