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,确实存在两种极端情况。一种是热门到竞争激烈,报考人数多、分数线高;另一种是相对冷门,报考的人少、录取门槛也低。不同专业的热度、报考难度、就业前景差别很大,某在职考生说“他选专业时没看清,差点报了个冷门到课程都快停办的”。
MBA和MPA绝对算热门里的热门。MBA每年报考人数都过千,2024年复试线达到了185分,比国家线高30分。某企业经理说“他考了190分才勉强进复试,周围好多200分以上的”。
MPA因为面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,报考的人也多,某市直单位职员“他所在的科室,就有5个人报考中大MPA,最后只考上1个”。
这些专业学费也高,MBA一年12万,MPA一年8万,但毕业好找工作,薪资涨幅大,所以大家愿意挤破头报。
首先是分数线高,热门专业的复试线普遍比国家线高20-30分,而且是自主划线,说涨就涨。某考生说“他去年考MPA,国家线155,中大划到180,他差5分没进复试”。其次是报录比高,MBA的报录比能达到10:1,10个人里只录1个。
面试也严,热门专业的面试官会追问职业规划、行业见解,某MBA考生“因为说不出对行业未来的看法,面试被刷了”。还有,热门专业的课程排得满,作业多,毕业要求也高,某学员“他每周要写两篇案例分析,周末上课从早到晚,比上班还累”。
像教育管理、社会工作这些专业就比较冷门。教育管理2024年报考人数才100多,复试线就是国家线150分,某中学老师说“他考了155分,排名还挺靠前”。
社会工作更少,有时候还需要调剂才能招满,某社工机构员工“他报名时,整个专业才报了80人,最后录取了50个”。这些专业学费低,一年5-6万,但就业面相对窄,主要对口学校、社工机构,所以报考的人少。
相对来说门槛低。分数线低,达到国家线基本就能进复试,而且复试很少刷人,某教育管理考生“他复试时就简单自我介绍了下,没被问专业问题就过了”。
报考的人少,不用抢名额,某学员说“他报名时系统都不用排队,填完信息提交就完事,不像热门专业还得抢考位”。
但冷门专业也有问题,比如课程资源少,某社会工作学员“他们专业就3个老师,选修课只有5门,想选个感兴趣的都没有”。有时候还会因为人少,把课程改成线上,互动性差,学习效果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