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这么说吧,毕竟每个考点能装下的人,是有数量限制的,真满了,你就得去外地考,那可就太难受了。
就算是不为了抢考点,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,也都建议预报名,原因嘛,看完你就知道了。
预报名,真的能抢到近的考点吗?
热门城市,抢考点,简直跟春运抢票似的。
比如北京海淀区,去年预报名,第一天上午,就满了,正式报名时,只剩远郊区的考点,家住朝阳的考生,得坐俩小时地铁,去考试,中午连吃饭的地方,都难找。
非全日制考生,大多在职,考点离家近,太重要了。
比如,在上海陆家嘴上班的,预报名,选了浦东的考点,步行10分钟就到;没抢上的,只能去松江,来回得花4小时,考完试,累得第二天上班,都没精神。
考点容量,是按座位数算的,一个中学考场,顶多放3000人,像杭州、广州,这种考研大省,光非全日制考生,就有好几万,预报名,下手慢了,真得去邻市考。
预报名和正式报名,有啥不一样?
时间不一样,预报名,一般在9月下旬,正式报名,在10月。
对非全日制考生来说,两者效力,完全一样,预报名成功了,正式报名,不用再报,省得重复操作。
最大的好处,是避开系统崩溃,正式报名那几天,研招网服务器,经常卡得要死,填个信息,得刷新十几次。
预报名时,人少,系统顺畅,填错了,还能慢慢改,不像正式报名时,急得冒火。
还有个隐藏福利,预报名,能先占个坑。
比如你拿不准,报A校还是B校,预报名,先报A校,正式报名时,能改B校,相当于多了次选择机会。
但考点,改不了,所以预报名选考点,得慎重。
哪些人,必须赶在预报名报?
家在大城市的,必须抢,比如深圳、成都,本地考生多,考点紧张得很。
去年,有个做HR的考生,想着,正式报名再报,结果深圳的考点,全满了,最后只能,去东莞考,来回折腾不说,还得提前一天,住酒店。
第一次考研的小白,也得早点报,免得犯低级错误。
比如有人,不知道“非全日制考生,得选工作或户籍地考点”,瞎选了学校所在地,预报名时,被驳回,还有时间改;正式报名时,才发现,可能就来不及了。
报考热门专业的,更得抓紧,像mba、MPA这些专业,考生扎堆,考点被抢得最快。
上海财经大学的mba,去年预报名,就占了总报名人数的60%,正式报名时,好多人,只能去周边城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