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老师,都非常的纠结说到底申报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了之后,在个人评职称的是否有助力,小编能告知各位的是,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帮助大家评职称加分的。
需明确一点,那就是教育部早明确了,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有同等效力,评职称时不能因为“非全”就不认。
要是小编来举例说明的话,那么比如山东、河南这些省份的中小学评审细则里,都写着“硕士研究生学历(含全日制、非全日制)在业绩评分中加3-5分”,有的地方还能缩短评职称的工作年限——本科要教满5年才能评中级,硕士可能4年就行,非全也能享这个政策,不是只给全日制开绿灯。
以上的所有都是有一个前提的,那就是说申报的专业得和你教的科目、岗位方向搭边。
别瞎读专业!比如你教语文,非要读个计算机非全,人事科大概率不认,因为和教学方向不沾边;但你读个非全教育硕士(语文教学方向),或者汉语言文学非全硕士,那就没问题。去年我认识的王老师,教英语的,读了非全学科教学(英语)硕士,评中级时不仅加了4分,还少等了1年,比同批本科老师先评上。
真正能够帮助到各位在评职称的环节有加分的,一定是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。
就是既有研究生学历证,又有硕士学位证,学信网能查到的那种。要是只拿了个学位证,没学历证,有些学校可能不认,尤其是重点中小学,卡得会严一点。普通乡镇学校可能宽松些,但保险起见,报非全时一定要选“双证”项目,别图省事选单证的,最后评职称用不上,白花钱白费劲。
不同地区、不同学校,加分力度和要求可能不一样,别自己瞎猜,最好问人事科。
比如北京、上海的城区学校,非全硕士加分可能和全日制一样,都是5分;但偏远点的县区,可能只加3分,还得看你非全的学校是不是“双一流”。还有的学校会要求非全期间的课程成绩,得及格以上,不能有挂科,这些细节都得提前问清楚,别等材料交上去才发现不符合。
有人担心“非全加分不如全日制多”,其实多数地方没这区别。
评职称时,学历分主要看“是不是硕士”,不是看“是不是全日制”。比如某学校的评审表,“硕士学历”这一项统一加5分,不管你是全还是非全,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教学成果——比如你有没有带过毕业班、拿没拿过教学竞赛奖、发没发过论文,这些比“全不全日制”影响大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