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研究生,MBA和EMBA怎么选?
一、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是啥?
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边工作边读书的研究生类型,上课时间多在周末或寒暑假。和全日制相比,毕业证会标注"非全日制"字样,但学位证完全一样。现在常见的有MBA、EMBA、MPA等12个专业硕士,还有同等学力申硕和免联考项目。
二、哪些人适合读非全?
1. 体制内人员,公务员读MPA能对接职称评定
2. 企业中层,30岁左右读MBA性价比最高
3. 技术骨干,MEM特别适合工程师转型管理岗
4. 家族企业接班人,EMBA的人脉资源是关键
5. 财会人员,MPAcc和MAud涨薪幅度最大
三、报考方式三大类要分清
1. 统考双证,参加12月联考,毕业拿学历+学位证(如MBA/MPA)
2. 同等学力申硕,免试入学,结业后申硕考试(单证)
3. 免联考项目,中外合作办学,不用参加统考(费用较高)
四、热门专业怎么选?
MBA,通用型管理,适合转型期人员(学费8-50万)
EMBA,战略决策层课程,建议选有AMBA认证的院校
MEM,技术+管理复合,制造业首选
MPAcc,会计从业者必考,注意选择有免考CPA政策的院校
同等学力申硕,适合只要学位证的在职教师或医护人员
五、避坑门道
1. 警惕"“抱过”"陷阱,正规项目都要参加统考或校考
2. 注意上课频率,部分院校要求每月集中4天面授
3. 学费差异大,本地高校比异地班便宜30%以上
4. 提前查招生简章,部分专业限制毕业年限
今年有个新变化,多地人才补贴政策已把非全纳入范围,深圳、杭州给的非全硕士补贴和全日制完全一致。建议优先选择本省有教学点的985高校,比如武汉大学在广州的MBA班,学费比本部便宜还不用频繁出差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详解
一、基础门槛,学历和工作经验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样,属于国家统招,所以基本条件差不多。
1. 学历要求,
本科毕业,不管有没有学位证,都能直接报名。
专科毕业,需要毕业满2年(部分专业要求更严,比如MBA可能要求5年)。
成人教育、自考、网络教育等非全日制本科,只要拿到毕业证,和普通本科待遇一样。
2. 工作经验,
大部分专业不强制要求工作经验,但个别专业例外。比如,
工商管理(MBA)、公共管理(MPA),本科毕业需3年工作经验,专科需5年。
教育硕士、法律硕士,有些学校会优先录取有相关行业背景的考生。
划重点,
专科生报考前最好打电话问清楚目标院校的具体要求,有些“双一流”高校可能会额外加试专业课。
工作经验计算截止到入学前,比如2025年9月入学,2022年7月前毕业的本科生就符合MBA的3年要求。
二、专业限制,别光看兴趣,还得看“门槛”
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所有专业都能随便选,有些专业有特殊规定,
医学类,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等专业,通常要求本科是相关专业且具备医师资格证。
法律硕士,法学方向一般只招本科法学的学生,非法学方向则不限专业。
教育类,学科教学类专业(比如语文、数学)可能会要求本科有对应学科背景。
举个真实例子,
去年有个朋友本科学英语,想跨考某师范院校的学科数学,结果复试被刷,因为学校明确要求本科必须数学相关专业。所以,选专业前一定翻翻招生简章!
三、考试流程,过五关斩六将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样,得先参加全国统考,再通过学校复试,流程大致如下,
1. 10月报名,在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”填志愿,只能选一个学校一个专业。
2. 12月底初试,考公共课(政治、英语、数学等)和专业课,分数线由国家统一划定。
3. 次年3-4月复试,包括笔试和面试,有些学校会加考实操或英语口语。
4. 择优录取,按初试+复试总成绩排名,很多名校的非全竞争也很激烈。
注意点,
初试过线≠稳录取,比如某985高校的计算机非全专业,去年复试刷掉了60%的过线考生。
调剂机会少,非全日制一般不接受跨专业调剂,而且调剂窗口比全日制短。
四、单位同意?档案怎么办?
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细节,
在职考生,如果报考定向就业类非全研究生,报名时需要单位盖章同意,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。
档案问题,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转档案,也不享受全日制学生的宿舍、奖学金等福利。
应届生注意,非全主要面向在职人员,应届生虽然可以报考,但部分学校明确建议优先选全日制。
五、报名材料清单
学姐提醒大家提前准备好这些材料,避免临时抓瞎,
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
学历学位证书(专科生带毕业证)
工作证明(部分专业需要)
报名号(网上缴费后生成)
个人照片(白底电子版,别用美颜过度的)
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成的事。学历、专业、工作背景这些硬指标得先达标,再结合自己的时间精力去选学校和专业。尤其是近几年非全的含金量逐渐被认可,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提前规划才能少走弯路。